养生了

泰戈尔:悲喜有度、有节

内详   加载中... 4

泰戈尔性格文静,遇事处之泰然,他善于控制喜怒哀乐,从不过悲过喜,能及时调节心理活动。20世纪初期,在不到5年的时间,他先后失去了父亲、妻子、爱子、高徒等5位亲人。在遭到这些重大不幸时,他并没有被击垮,而是善于从悲痛中解脱自己,不沉湎于消沉和悲哀。凭借坚强的毅力和感情上的调摄渡过了难关。1913年他的诗集《吉檀迦利》获得诺贝尔奖,全世界为之震惊,印度为之沸腾,但泰戈尔却十分平静,把奖金全部捐献给了他办的一座学校,然后他又开始了平静的文学创作生活。

泰戈尔

他曾在《飞鸟集》中写到:“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,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。”“当我死时,世界呀,请在你的沉默中,替我留着“我已经爱过了”这句话吧。”

他在《飞萤集》中还写到:

死亡来临时,对我悄悄地说话:

“你的日子穷尽了。”

让我对他说:

“我不是仅仅生活在时间里,我生活在爱里。”

他问我:“你的歌会流传下去?”

我会说:“我不知道啊,

我只知道我歌唱之时,

常常找到我的永恒。”

这些都是泰戈尔对生与死的看法,很平静,这是他的文静性格所致。人不可能不对生死有喜有悲,悲喜是人之常情,但对于泰戈尔来说,死亡是悲,但活着的人还得活下去,不能过于悲痛,过于悲痛对活着的人没有任何意义,你看,他多么平静。

1884年4月,三嫂不知为何悄然自尽了,这是第一次深刻体味到丧失亲人的巨大悲痛。因为母亲辞世之际,泰戈尔还十分年幼,并未懂得生离死别的无比悲哀。而正是在那时,三嫂给了他母亲般的关心与爱。以后的16年里,三嫂成了他的庇护人,她鼓励泰戈尔写作,是泰戈尔的知心朋友,也是泰戈尔心中的圣洁,最珍重的女性。三嫂的骤然谢世令泰戈尔五内俱焚。没过几个星期,在泰戈尔童年时期曾照管他学习的三哥又被死神带走了。再度丧失亲人无法言传的悲哀令泰戈尔心痛欲绝。正如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段黑暗的日子需要自己去单独面对、独自承受一样,死亡的阴云掠过了泰戈尔的心灵,给他的情感上刻下了无比酸楚悲伤的记忆,然而过去毕竟过去了,生命毕竟还需要向前。当悲痛的记忆被时间冲冼得淡而又淡之后,痛定思痛的泰戈尔变得更加成熟,更加坚强。

痛失亲人的经历并未使泰戈尔消沉下去,反而使泰戈尔的心灵锻炼得更为坚强有力,他坚持不懈地写作,作品如泉涌般源源不绝。他以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亲人的死亡,并没有在作品中流露出任何病态的悲哀情绪。两位亲人去世以后的几年时光中,泰戈尔化悲痛为力量,从沉痛中解脱出来,并未被大悲所压倒,而把悲痛变做创作的力量,激起了更大的创作欲望和行动。尽管家中先后失去亲人的悲痛让他的压力很大,但泰戈尔依然不懈地坚持自己的文学笔耕。

痛失亲人的经历并未使泰戈尔消沉下去,因为他有一颗平静的心,这和他的文静性格有直接关系。他遇事处之泰然,从不过悲过喜,使他从容渡过难关,心理调整较好。人的心理状态犹如一台灵敏的“传感器”,当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时,便会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情绪反应。愉悦的情绪(如希望、快乐、恬静、好感等)有利于身心健康;而有些不良情绪(如焦急、愤怒、恐惧、沮丧、悲伤、不满、紧张等)有损于身心健康,医学上把这种不良情绪称之为负性情绪。现代医学发现,当负性情绪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时,有可能引起和加重心脏病。

泰戈尔在遭遇亲人离去的悲苦时,采用了疏泄胸中的悲痛法对自己的心情进行调摄,科学合理地把积郁在心胸中的不良情绪宣泄出去,以求得心理平衡。中医学把这一方法具体化为“告之以其败,语之以其善,导之以其所便,开之以其所苦”,用疏导方式卸去心理负担。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负性情绪,若不进行妥善的疏泄,就可能危及健康。一些学者把郁结心中的不良情绪、强忍泪水视同慢性自杀也决非危言耸听。因此,在负性情绪占主导地位时,应当努力通过疏导方式将不良情绪释放出去。泰戈尔的疏导方式是把心中的郁结的悲伤,化作诗歌、小说、戏剧宣泄出去,如他在《刚与柔》开篇第一首诗中,他吐露了这样的情感:

我不想在这可爱的世界上死去,

我留恋那灿烂的阳光,盛开的鲜花,

我要像一个人一样在人群中生活。

人世间的生活像游戏一样纷繁多彩,

生活中充满了悲欢离合,嬉笑怒骂!

啊!让我歌唱人们心中的悲哀和欢乐,

让那优美动听的曲调千秋传播。

正是因为经历了深刻的痛苦之后,泰戈尔才更加珍惜生命与爱的欢乐!把心中的忧伤、悲痛化作诗歌向外疏泄,使心中得到平衡,这是极为有益于健康的好方法。

泰戈尔还很会依靠自己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情感,缓解矛盾,安定情绪。祖国医学认为,“七情内伤”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,“多思则神殆,多念则志散,多欲则损志,多事则形瘦,多语则气争,多笑则伤脏,多愁则心摄,多乐则意溢,多喜则意错,昏乱、多怒则百脉不定,多好则专迷不治,多恶则瑾煎无欢。”(《养性延命录》)正因为如此,现实生活中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是人之常情,屡见不鲜的事情。所以,对于一切过激的情绪反应均需作出适当的调节和控制,使其不要超越人体所能承受的正常生理限度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。其实,七情六欲是每个正常人的需要,也可称之为人生之基本权利。但许多人不知道,人的情欲同体内五脏六腑息息相关,七情六欲其中任何一情一欲过度,都会影响人体内气血运行,都会损伤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,严重过度必定危害人体健康。

《黄帝内经》早就指出:“喜怒不节,寒暑过度,生乃不固(生命不能长久)。”又说:“忧恐喜怒令不得其次(不适当),故令人有大疾矣!”因为“怒伤肝……喜(过喜)伤心……思(过度)伤脾'阮伤肺……恐伤肾。”可见七情六欲过度伤脏腑、乱气血、损皮骨、百病易生,危及生命。

《吕氏春秋》中提出忠告:“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,欲有情,情有节,圣人修节以止欲,故不过行其情也。”可见,情与欲,一定要适当节制,并说“此两者死生存亡之本也”。泰戈尔就是对“七情六欲”非常有节制之人,他从不大喜大怒,悲喜有度、有节。丧失亲人时他能控制其悲伤,对喜他能将喜转换方式叫大家同喜。


泰戈尔:悲喜有度、有节标签:泰戈尔:悲喜有度、有节  

  • 评论列表

  • 真的是厉害啊,爱了爱了

    2021年06月15日 13:07
快乐的猫